上海大学的实验室改造项目,从一开始就有两个
“硬指标”:万级洁净度要达标,施工不能影响隔壁教室上课。当老师们看到我们的模块化洁净间方案时,当场拍板:“就是它了 ——
结构灵活,外观清爽,还不扰民。” 如今,这间 46㎡的洁净间不仅成了科研实验的 “核心阵地”,更成了学校实验室改造的范本。

高校实验室的使用者,既懂科研需求,也挑剔环境体验。我们的模块化洁净间能打动上海大学的老师,关键在两个 “看得见” 的优势:
结构灵活,适配实验室的 “多变需求”高校科研常随课题调整设备布局,传统洁净间的固定墙体根本
“跟不上节奏”。而我们的模块化洁净间用榫卯式拼接,墙板、顶板都能灵活拆卸 ——
今天要加装一台精密仪器,拆两块墙板就能扩容;明天课题调整需要分隔操作区,加一组隔断即可,完全不用
“砸墙动土”。负责项目的老师说:“科研设备更新快,这种能‘跟着课题变’的结构,太对我们胃口了。”

学校实验室改造,最头疼的就是 “施工噪音影响教学”。而这个 46㎡的项目,从进场到完工,隔壁教室的老师和学生几乎没察觉 ——
无粉尘、低噪音,上课施工 “两不误”传统洁净间施工要现场切割板材、刷胶密封,粉尘和电锯声能
“穿透” 好几堵墙。我们的模块化组件全在工厂预制,现场只需像 “搭积木”
一样拼接:墙板用快速锁扣固定,风管接口提前预制好,连密封胶条都是出厂前贴好的。施工时最大的声音来自拧螺丝,分贝比说话声还低。负责协调的老师感慨:“之前担心施工影响期末考试,结果全程安安静静,太惊喜了。”
工期压缩一半,不耽误课题进度高校实验室的停用意味着科研停滞,老师们最怕
“等不起”。这个项目从进场到验收只用了 7 天 —— 传统工艺至少要 25
天。施工团队每天错峰作业,学生上课时间就做内部调试,放学后快速推进拼装,完全没影响实验室的正常排班。当洁净间如期交付时,负责课题的教授说:“原本以为要耽误一个月实验,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用,太高效了。”

投入使用后,这间
46㎡的万级洁净间展现出 “全能”
实力:既能满足微生物培养的无菌要求,也适配精密光学实验的低微粒环境。更重要的是,模块化结构让后期维护变得简单 ——
过滤器更换不用拆吊顶,直接打开检修口即可;定期清洁时,墙板能拆卸下来彻底冲洗,连缝隙里的灰尘都能清理干净。
负责管理的老师说:“之前总觉得洁净间‘难伺候’,现在才发现,选对方案能省这么多事。”
高校实验室的改造,从来不是 “建个洁净空间” 那么简单 —— 它需要平衡科研需求、校园环境与成本效率。模块化洁净间的价值,就在于用 “灵活结构 + 低干扰施工”,解决了高校的核心痛点。
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或科研机构也有实验室改造计划,担心施工扰民、怕后期不好调整,不妨看看这个案例 —— 有时候,一个 “懂场景” 的方案,能让改造从 “麻烦事” 变成 “加分项”。